2008年6月26日,曼德拉在英國倫敦。 本版圖片均據新華社1996年5月8日,曼德拉在議會大廈外被興奮的人群包圍。當天南非新憲法獲議會通過。1995年,曼德拉回到羅本島褐藻醣膠監獄,重新體驗監獄採石場中的苦力生涯。2011年,南非約翰內斯堡,曼德拉與妻子格拉薩。
  身陷囹圄27載,備受迫害折磨、身染重病,最終爭得南非廢除種族隔離法,曼德拉的傳奇經歷、自嘲式幽默感、寬容和博愛信條,讓他超越國界,成貸款為世界種族平等的旗幟。
  曼德拉澎湖民宿則用最簡樸的語言概括了自己的一生:“生活的意義不是我們曾活著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而在於我們是否為其他人的生活帶來了變化。”
  自然生命
  不願當酋長夢想永慶房屋當“戰士”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東南部小鎮姆韋佐。部族人叫他“馬迪巴”。他的父親葛德拉·曼德拉是當地滕布人首領約金塔帕·達林迪耶博的顧問,娶了4個妻子,有4個兒子和9個女兒。曼德拉在其自傳《室內裝潢漫漫自由路》中寫道,父母不識字,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幼年時受“風俗、宗教和禁忌”約束,放過牛。曼德拉是家中唯一受過教育的孩子。7歲時,他被母親送到古努一所教會小學,老師給他起名“納爾遜”。
  9歲時,父親去世。曼德拉回憶,他當時感覺“無依無靠”。他因是家中長子而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不過,曼德拉表示:“決不願以酋長身份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他似乎繼承了父親“叛逆性格”和“對公平的堅持”,為他長大後的鬥爭生涯留下烙印。那年,母親把他帶到首領約金塔帕的“王宮”中,擔任護衛。他回憶那段時光,首領待他如同親生兒子,感到自己如“王子”。王宮中,他聽聞先輩對抗英國殖民者的故事,萌髮帶領人們爭取自由的想法。
  23歲時,曼德拉為逃避包辦婚姻,逃往約翰內斯堡。兩年後,他開始在金山大學學習法律,與不同種族和背景的學生交往,既遭遇種族主義歧視,也接觸非洲人爭取自由平等的思想,燃起對政治的熱情。
  他的三段婚姻
  髮妻伊夫琳
  在曼德拉逃往約翰內斯堡時,他結識了第一任妻子伊夫琳·馬塞。和曼德拉一樣,伊夫琳生於農村,20世紀40年代初期來到約翰內斯堡。她的表親沃爾特·西蘇盧是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的堅定支持者。1944年,曼德拉和伊夫琳在西蘇盧家中首次相見。婚後頭幾年,伊夫琳被描述成一個“快樂的賢妻”。彼時,曼德拉在工作之餘還能抽空幫忙給他們共同生育的三個孩子洗澡,下廚做飯。但到1954年前後,愈加忙碌的曼德拉讓伊夫琳難以接受,她開始醉心於宗教,夫妻關係逐漸疏遠。當曼德拉第一次入獄又獲保釋返家後,伊夫琳已經離去,帶走了長子滕比。1958年,曼德拉與結髮14年的伊夫琳離婚。伊夫琳返回家鄉特蘭斯凱,開了一家小店,70多歲再次結婚,2004年去世。
  “麻煩”溫妮
  1958年6月,曼德拉和溫妮·馬迪克澤拉-曼德拉結婚。溫妮同樣出生在農村,但和伊夫琳不同,她十分熱心政治,也因此更為人熟知。在和曼德拉舉行婚禮後不久,她就因發表一場“煽動”演講而被捕。曼德拉當時驕傲地“預言”:“我想,我娶了個‘麻煩’。”溫妮為曼德拉生了兩個女兒。在曼德拉入獄27年當中,溫妮四處為他奔走吶喊,是曼德拉1990年獲釋的幕後功臣之一。期間,她數次被捕入獄或遭禁,呼籲黑人為爭取自由和權利“戰鬥到底”。27年間,溫妮以書信、探監等方式和曼德拉保持聯繫,但同時她也身陷謀殺、婚外戀和腐敗醜聞。她有一個年輕情人已是“公開的秘密”。1992年4月,兩人宣佈分居,4年後離婚。
  柔情格拉薩
  1998年7月18日,曼德拉80周歲生日當天與格拉薩·馬謝爾成婚。格拉薩是莫桑比克前總統薩莫拉·馬謝爾的遺孀,比曼德拉小27歲,性格嚴肅、溫柔。格拉薩曾在葡萄牙裡斯本留學,加入莫桑比克解放陣線,與薩莫拉並肩作戰,後成為薩莫拉的教育部長和妻子。曼德拉和格拉薩首次接觸是在1986年,即薩莫拉墜機身亡後,曼德拉從獄中寫信給格拉薩。出獄後,曼德拉在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見到格拉薩。1992年,曼德拉成為格拉薩繼子的教父。1996年,兩人共同出現在津巴布韋總統羅伯特·穆加貝的婚禮上。他允許現場媒體報道他的愛情故事。他告訴記者:“人到晚年,因為她給我的愛和支持,我的生命又得以如花綻放。”婚後,曼德拉打趣自己跟不上格拉薩“年輕的節奏”。他在2007年3月一個紀念活動上對學生“抱怨”說:“她比我還忙。我們午餐時見一面,然後分開,直到晚飯時才能再相見。真希望我娶一個不這麼忙的妻子。”
  歷史生命
  永遠的曼德拉
  7·18定為國際曼德拉日
  1990年2月11日,遭囚禁27年後,71歲的曼德拉以勝利者的姿態走出監獄大門。正當外界擔心一場“復仇”不可避免時,曼德拉選擇用寬容與和解征服世界。他告訴一些激進的黑人組織,現在不是要把白人趕入大海,而是把你們的武器扔進大海。
  1993年,南非議會以壓倒優勢通過新憲法,將原本屬於白人的權利擴大至全體南非公民,標志著白人壟斷南非立法機構的歷史終結。同年,曼德拉和時任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
  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選舉中,曼德拉當選首任黑人總統。執政期間,他極力推行種族和解政策,提高黑人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同時註意維護白人權利,保證他們安居樂業。
  曼德拉1999年卸任總統。不過,他的“退休生活”不平淡。他游歷全球,與多國領導人會面,參加會議,收穫獎項……他描述,卸任總統如同“第二次出獄”,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感興趣的事情上。曼德拉基金會成立後,他把工作重點放在改善農村兒童受教育條件和幫助抗擊艾滋病問題等項目上。2005年,曼德拉的兒子馬克賈托患艾滋病去世。當時,艾滋病尚屬“禁忌話題”,他坦然公佈兒子死因,呼籲南非人“像談論普通疾病一樣談論艾滋病”。
  為表彰曼德拉為和平與自由作出的貢獻,聯合國大會2009年把曼德拉的生日、即7月18日定為“國際納爾遜·曼德拉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贊,曼德拉是“全球公民典範”。
  政治生命
  一生誓死抗爭種族隔離
  南非官方曾用一種獨特的形式,將曼德拉的政治生命“法定”為67年。
  曼德拉1944年加入非洲國民大會,開始投身政治。這一政黨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爭取不分膚色、種族的同等權利。之後不久,他建立非洲國大青年聯盟。幾年間,他先後任非國大執委、全國副主席。
  他與伙伴奧利弗·坦博開設一家律師事務所,為請不起律師的黑人提供免費或低價法律咨詢服務。
  當時,南非國民黨執政,制訂一系列種族主義法律和法令,使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系統化、制度化,當局鎮壓黑人權利運動,引發黑人強烈不滿。依據當時法律,黑人地位低下,可遭遇任意搜捕、毆打甚至槍殺;黑人不能涉足白人商店、餐館和娛樂場所,不能和白人同乘公共汽車、不能喝酒、不能經商。膚色成為南非人命運的關鍵。
  在非國大的一次會議上,曼德拉發表題為《自由之路無坦途》的講演:“治療我們(南非人)傷痛的時代到了,彌合我們裂痕的時機到了,這個時代應由我們建立。”不少人評價,這次演講是對種族主義政權的“宣戰書”。
  1960年,非國大被當局宣佈為非法組織,曼德拉被迫轉入地下活動。同年3月21日,南非軍警在沙佩維爾血腥鎮壓參加大規模反種族歧視示威游行的民眾,69人喪生,超過100人受傷,釀成震驚世界的“沙佩維爾慘案”。一年後,曼德拉創建非國大秘密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誓言“不惜任何代價爭取全南非人民的平等和正義”。
  他的27年鐵窗生涯
  監獄服刑代號:46664
  11962年8月,南非政府以“煽動罪”和“非法出國罪”逮捕曼德拉,判處他5年監禁。
  1964年6月,南非當局又以“企圖暴力推翻政府”罪名,改判他終身監禁。自此,曼德拉開始了長達27年的牢獄生活。曼德拉在羅本島度過的18年的鐵窗生涯中,“46664”成為其在監獄服刑時的代號,意為1964年的第466名犯人。
  異常寂寞:想和蟑螂聊天
  曼德拉在自傳《漫漫自由路》中寫道,他最先被關押在比勒陀利亞地方監獄,“衣服被扒走,發放一套非洲人‘專用’囚服:一條短褲、一件粗卡其布襯衣……”他以不穿短褲抗議。獄警後來允許他穿長褲,但把他單獨關押。曼德拉在自傳中寫道,單獨關押時異常寂寞,有時“想與一隻蟑螂聊天”;想用蘋果“收買”一名獄警,與他聊聊天。
  1964年,曼德拉被轉押到羅本島。他回憶,那裡的獄室不足4.5平方米,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囚犯穿短衣在持槍看守的監督下採石。不過,在羅本島,曼德拉獲准在院子里開闢一處菜園子。“某種意義上,我把菜園視作我生命的一種象徵。”
  最大遺憾:缺席兒子葬禮
  身陷囹圄期間,曼德拉始終無法與家人見面。1969年,曼德拉24歲的兒子滕比在一起車禍中喪生,而他沒能獲准參加葬禮。“當我得知兒子死訊時,我(身體)從上到下都在顫抖。”在另一本自傳《與自己交談》中,曼德拉談到他對家人的愧疚,希望人們不要把他當成“聖人”。
  1984年,曼德拉獲准與妻子“接觸性”探視。他回憶:“這麼多年以來,這是我第一次擁吻我的妻子。算起來,我已有21年沒有碰過她的手了。”
  分析
  一、對南非影響幾何
  分析人士認為,曼德拉退出政界多年,但一直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被視為南非人民的“精神支柱”。他的離世可能會對南非產生一定影響,比如衝擊投資者信心,引起股價下跌等等,但如果政府處理得當,這一影響不會持續太久。此外,南非政府改變現行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曼德拉卸任以來,南非歷任政府成功執行了曼德拉制定的政策,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南非的主流民意是求團結、求安定,任何過激的改革將會破壞這種局面,廣大民眾不會答應。
  二、給後人幾多啟示
  曼德拉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筆財富猶如一個開采不盡的金礦。此間輿論認為,曼德拉一生可概括為反對種族隔離、建設新南非、從事慈善事業三個階段。首先,他向世人昭示,和解和寬容是化解仇恨的最佳良方,冤冤相報只能激化仇恨;其次,曼德拉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平民總統。他用一生踐行這樣一個真理:只有熱愛民眾,才能被民眾熱愛;再者,曼德拉在其影響如日中天之際退出政界,表現出對權力的超脫;最後,曼德拉退休後全身心投入慈善事業,設立了曼德拉基金會,致力於改善農村的教育條件和資助艾滋病患者。十餘年裡,該基金會幫助建立了數百所“曼德拉學校”,向難計其數的艾滋病患者伸出了援手。
  三、曼德拉留有遺憾
  種族隔離制度雖然結束已19年,但南非眾多黑人仍然飽受貧困和失業之苦,這種經濟上的不平等催生了一些激進思想,如應將白人控制的礦業國有化,應從白人手中收回農場轉讓給黑人等。曼德拉去世後,部分白人會有不安情緒,他們擔心南非政府會對白人進行“清算”。有些人認為,曼德拉去世後,他畢生恪守的種族和解的信念也將隨之終結,南非甚至可能陷入內亂。對此,南非金山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斯科特·費爾辛說,他的離世會對南非產生影響,但如果南非政府處理得當,不會發生大的動蕩。分析人士指出,曼德拉領導南非人民結束了種族隔離,走上了和解道路,但他一生致力於消除的種族間經濟差距依舊存在,南非距離真正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組稿件據新華社  (原標題:不當酋長當戰士 打贏廢除種族隔離戰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m54omki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